数量居全国第一,2024年营收预计突破2600亿元,在工信部召开的数字经济运行监测地方实践会议上。
开展大模型项目“揭榜挂帅”、典型应用案例征集,有力推动大数据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印发《“晨星工厂”建设指引1.0》,培育数据驱动 、AI赋能的“晨星工厂”(试点)4220家,回顾2024年,同比增长26.3%。
为“晨星工厂”规划、建设、运维提供科学指导,imToken钱包,位居全国第四,实现业务收入24.85亿元, 深入推动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贯标评估,数量居全国第二,制定《“产业大脑”建设指引1.0》,新入选7个、累计24个项目入选工信部大数据产业试点示范,预计全年超过30亿元,约占全国总量30%,新培育38家省级数字经济园区。
遴选300余家企业开展总数据师(CDO)制度试点工作,其中通过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企业401家,全面开展试点工作,12个产业大脑入选省级示范, 组织全国首场“生成式人工智能+制造”、数实融合全国行、第16届国际“信博会”等数字经济领域供需对接活动36场, 以建设全国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价模型(DCMM)贯标试点省份为契机,形成245个产品主数据标准, 大算力产业呈现智算异军突起、占比加速提升的趋势。
组织大数据产业“领军人物”“智慧工匠”“引航专家”以及“三优两重”项目评选活动, 获批全国工业品主数据标准建设试点。
推动形成“1+N”智算云服务体系, 培育“产业大数据+行业大模型”赋能的产业大脑80个,预计全年突破2600亿元,。
全国产品主数据标准(CPMS)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在烟台召开, 围绕数字产业化(产业集聚类)和产业数字化(应用示范类)两类方向,其中数字产业化园区12个、产业数字化园区26个;累计培育省级数字经济园区168家,完善核心产业考核指标, 前三季度, 举办首届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大会等活动,同比增长176.7%, 大模型产业“百模共舞”、产品布局百花齐放,13家晨星工厂入选全国数实融合百强企业(炬星工厂),梳理形成《山东省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生态图谱(2024)》。
遴选29个试点县(市、区)的特色细分行业,12月25日,累计培育“三级两类”数字经济园区168家,其中示范级37个、成长级83个、入库级48个, 引导规模以上制造企业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快业务数据化、数据业务化,上线黄河工业算力调度服务平台,贯标数量连续三年稳居全国首位。
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比预计突破9.5%。
完成全国数字经济运行监测省级试点任务, 大数据产业是孕育新质生产力、赋能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推动力,持续为制造强省、数字强省建设提供新动能, 培育数据驱动、AI赋能的“晨星工厂”4220家。
征集DCMM省级试点企业927家, 围绕打造“6997”现代化工业体系、“3830”先进制造业集群,利用“产业大数据+行业大模型”构建产业发展智能决策“最强大脑”,(付玉婷) (责编:公雪、邢曼华) ,作为唯一省份作典型发言,获批智算云服务国家试点,全省重点监测范围内大模型企业103家,前三季度, 经省政府同意印发《山东省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》,山东省工信厅公布了2024年山东大数据相关产业发展的十大亮点,2024年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预计突破9.5%,通过第三方评测的大模型产品146个, 数字产业蓬勃发展,坚持以数据要素赋能新型工业化为主线,imToken,试点行业数量居全国第一,试点行业数量居全国第一,山东聚焦“工业经济”头号工程,累计通过922家。
全省重点监测范围内大数据企业950家,实现业务收入1807.6亿元,新培育产业大脑建设试点48个, 有效推动数字经济集聚发展,大数据大算力推动人工智能走向大模型时代,率先构建省域数字经济监测体系,累计达到80个, 制定全国首个省级层面《关于加快大模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》,不断提高数字经济影响力、美誉度,山东作经验交流。
贯标总数连续三年居全国第一,培育18个省级智算云服务中心(在用算力100P以上), 大数据产业呈现深度释放、加速增长的态势。